國考文化行政:回答仍是考生的問題




考試前先去故宮玩(?)

不少人面對文化行政,初期的原由可能是很愛文化工作,愛看展覽,相關科系畢業,甚至是想找鐵飯碗,但是對於工作是什麼仍然模糊。不過我必須說這很正常。


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會因為資訊不對稱做出錯誤決定。我這個人是秉持著「有機會後悔就趕快後悔」,現代社會常常要求你堅持下去,但是常常眼睛裝做沒看到你該付出的代價,先不要論你未來是不是做展示相關行政工作,以下分成幾個會付出的代價來談。

第一個代價:時間

曾經有一位考生問我,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唸書,我可以說「我不知道」。至於那些很神秘或很強大的強人,在批踢踢上面的時間安排,我沒有去做。我頂多有意識地感覺到,我讀一個小時後東西根本吃不下去或寫不出來時,必須要趕快做別的事情轉換才行。至於全職或是非全職,我兩個都有過經驗,我只能說非全職考生必須要更精細地計畫,也要能夠抵抗誘惑。

我個人期許的重點在,可以的話把自己讀的東西完整的表達出來,讓人能夠了解,考試目的大致上也是如此。各位也可以參考國考達人賴世昌的閱讀、記憶及應考策略這本書,兼具深度和廣度的閱讀,的確會是成敗的關鍵。

想像一下自己要向長官表達的時候,自己應該怎麼寫。

其實是未來要如何說服人的實務,主要是政務官要幫政策辯護,資料或是判斷準則,除了個人或黨的政治立場,資料多半是來自於基層或是內部的各種討論。

回歸到現實面,專業科目知識對已經當公職的我來說,的確隱約地影響著我,只是層面不算多。反而是如何寫一份簽、公文系統如何處理、新聞稿編寫、民眾陳情等等,是最最實務的。

另外我除了公視、網路學習之外,很少看電視。電視一看下去連續劇就看不完了,我知道我的弱點,所以自己請用SWOT來檢視一下自己學習的弱點和資源。

第二個代價:金錢

錢和時間基本上是綁在一起,預估若是我錢花光就該停損,或是考了兩年就不該考?前者都是選項,沒有對錯可言,畢竟有人家境根本無法放棄工作,更不用說上有父母下有家庭。

補習?不補習?我所知道五成都有補習,這證明了學校以外的管道通常是考生接觸國考資訊最直接的地方,只要付錢補習班就會幫你蒐集資料、掌握資訊,省掉自己的時間,當然也有不少人把資訊隱藏起來,我自己是能盡量自己找就自己找,一切靠GOOGLE,也靠一些學校或政府網路。

補習費用從上萬全包到數千只參加總複習班的都有,請考量自身實力報名。

第三個問題:讀書會

畢竟透過GOOGLE大神之外,我並沒有參加所謂的讀書會,很多事情請教別人又怕被當成競爭者,臉皮又超薄,我沒有在國考讀書這條路上認識所謂的同學。

要自己擬題目,自己擬答,是有點困難,但是可以練習。不過聽過讀書會也有讀到不知跑到哪裡,或是都上榜了只有一個沒上榜怎麼辦的都市傳說,或是有不良心態,這就是人性。如果感覺不太好或程度跟不上,自己多少要有心理準備,看是要找別的讀書會或自己再加強。

每個人的讀書步調不同,不用刻意勉強走不同路線。

第四個問題:我對文化行政有興趣但是又看到可怕錄取率

這個問題我分成兩個層次:(一)對文化有興趣(二)錄取率太低

我本身是沒看錄取率,錄取率本來就只是參考,至於你要有準備去考,記得準備停損點,甚至是根本對公職體系完全不行適應,直接退出的可能性都要有。就像後宮,參透了人際關係,你才能活命,你沒參透,賠了命的是自己,還會被人嫌笨。

畢竟現在社會在強大汙名化和轉型正義不佳的狀況,大多數人還有媒體對於公務員不見得有好感,我基本上連說自己是不是公務員都有點猶豫,畢竟我就算有做事,但是還是被認定為「被某黨政府」收買...

如果你求鐵飯碗,我是個菜鳥,還不知道有多鐵,我只知道如果只是因為不安或不要22k人生,對工作內容不太挑,那也還算不錯。不過對文化有興趣,問題是文化範圍實在太廣,而且也要看單位。你對文化有興趣?搞不好主管要你辦個重陽節敬老大會,請各位寫出企劃案或招標請人做,就不那麼有趣。

真的在乎錄取率,直接考一般行政比較快,有特殊才能的人去參考一下考試院的統計數字,考高錄取率的考科就好,我自己所知有人已經轉科,至於沉沒成本自己思考一下重新讀的時間吧。

貪生怕死誤入此門,如果不擅長面對人事,還是要多多考慮。公家機關,首重依法行政,最為人詬病,就要看自己參不參得透。如果進入公家單位,有良師可請教,那就萬事太平,起碼有錯才知道自己錯,更不用說長官如果不挺自己。

感謝各位的閱讀,喜歡請記將網頁存入我的最愛,我們下回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