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政策總體檢?問題已經不是政策了。

http://n.yam.com/rti/society/20130715/20130715615399.html

其實文化部的運作模式,甚至該說政府機關基本運作模式,都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老實說親口說出來都很難聽,可是公務員不是一般工作,鬧到最後都需要保護自己,自己不懂就是自己活該倒楣,所以搞到最後文書紙張證明一大堆確定自己沒有失職,但是民眾要求的和機關任務所求的永遠都會搞成兩條平行線。

進去公務機關,當然務必要遵守法規,可是我又不得不說得很悲情,上司要你做誰敢不做?結果誰都沒看出問題,上新聞就出包了。

我很想問,政府公務員的文化和現在施行的文化政策,到底有沒有隔閡?公民社會還沒成型,當地方居民的意見,是不是就會犧牲掉少數?

都說不得已,為了將來可以犧牲,這種情形我真的不想見到。
尤其是地方居民的利益衝突,這可不是隨便調人就能解決的。


根據我目前手上的柯塔克教科書中,有關發展人類學所言,經濟開發有時會有「過度創新」的問題。表現在外的現象,堅持把某種傳統的模式改成某種「新的」、「進步的」模式,但是卻忽略了其中人與人的權力關係。想把大家都弄得一模一樣,可是卻忘記了某些事情恐怕是上面大鳴大放,和當地生活的老百姓有多大益處?


我想到一個最近的例子。

國內的文創產業、文化觀光等等的,其實老百姓有多少明白,我並不知道。然後某天我看到了報章雜誌上的憤怒鳥熱氣球,第一個想到的是台東而不是花蓮。一般人來說也許會看好,多了個選擇,不過我卻又開始擔心起來,這和2013年國家考試高考三級所述的同質化問題不是差不多嗎?這也許是主政者,或是觀光客必須要擔心的事情。

同質化的壞處是大家都是辦一樣的活動,其實沒有區別性,煙火固然漂亮,可是和當地文化沒有太顯著的關係,也沒有什麼可以留下來,觀光製造出來的汙染不是連雜誌都報了。當然可能的好處就是美麗你的眼睛、放鬆妳的心靈,是否促進經濟消費,實際研究我不知道。也許我最大的疑惑,就在地方欠債欠到連某縣市都拿出極端手段拆屋,也許政府就是麵包和愛情都要給,但又陷入給不出來越陷越深的窘境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