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實務研習,結束後一星期開放下載...
1.張老師
世界文化遺產固然是文資相關人員多半清楚的事情,不過對於其他單位或部門的人來說還是要從頭講起。其實講座中有些人聽了背景才知道,表明了自己缺少相關的領域知識,趕快來進修的。
老師還是有強調最近的新趨勢,比如突破單點保存,甚至是地方居民與無形文化資產的部份。比如講到防洪、保護居民,不過在臺灣往往聲音就沒那麼多元。
老師還是有強調最近的新趨勢,比如突破單點保存,甚至是地方居民與無形文化資產的部份。比如講到防洪、保護居民,不過在臺灣往往聲音就沒那麼多元。
另外有提到梯田、泥土建築、政治因素等,連文化景觀的登錄也遭受不少批評,不過這點不是我現在討論的範圍,有機會下次來說一下吧。
2.堀込老師
老師因為中文有點口音,不過不要緊,他提供的是「文化景觀」的新觀念,這種有機的、持續演化的遺產類型,真的很難保存,也很難要求居民不作任何變化。甚至連景物都會有不同時間點的留存狀況,比如說30年代的建物和90年代的建物出現在同一區域。
當然他還是很謹慎地講說,台灣現在的文化景觀也許標準上和日本不同,不是哪邊比較好的問題,因為各國國情還是不一樣的。對於花蓮糖廠的部分,聽起來老師最近也很傷腦筋呀...
有講到居民和土地的互動,就容易造成景觀的不同,日本的梯田也因為經營上需要大家認養,所以也有每年的活動,照片好漂亮!去輪島的話記得看一下喔~
白米千枚田在海邊,已經被指定為名勝,能靠外面居民認養,作為維繫的方式之一。
http://www.atpress.ne.jp/view/32606
http://www.wajimaonsen.com/miru/010/post_1.html
當然他還是很謹慎地講說,台灣現在的文化景觀也許標準上和日本不同,不是哪邊比較好的問題,因為各國國情還是不一樣的。對於花蓮糖廠的部分,聽起來老師最近也很傷腦筋呀...
有講到居民和土地的互動,就容易造成景觀的不同,日本的梯田也因為經營上需要大家認養,所以也有每年的活動,照片好漂亮!去輪島的話記得看一下喔~
白米千枚田在海邊,已經被指定為名勝,能靠外面居民認養,作為維繫的方式之一。
http://www.atpress.ne.jp/view/32606
http://www.wajimaonsen.com/miru/010/post_1.html
3.林老師
唱作俱佳,老實說他來講課絕無冷場,因為講的和無形文化遺產有關,所以投影片中的影音資料也非常多,隨便一個民俗,老師就可以唱上一段,然而時間太少,無形文化的保存實務就比較沒有介紹到。
4.薛老師
目前有很多要修改的部份,別擔心,這點看老師投影片就知道。
不過問題依舊,拆屋子的速度依舊飛快,這點還是很讓大家傷腦筋的問題呀。
登錄制度是否也應該納入更多的獎勵和罰則?多重指定和法令競合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我相信最近應該要有結果了。
5.劉老師
老實說開場沒多久我就想大喊:老師息怒呀!!小心血壓又高起來!
老師特別舉巴米揚大佛被炸的例子,說明其實很多人對於遺址根本不關心,對於長遠的歷史沒興趣,其實是我們自己本身就不注重這些歷史證物,遺址一但消失就很難回去了。我們對鄉土的認同沒有問題,我們欠缺的是文化資產指定的邏輯。
還有提到我們沒有文化資產學,各種類型的資產並沒有同等的關心,遺址有千個也沒有被指定,數量的差距令人擔心。
老師甚至還說如果是這樣,文資法也不用修了。可見有多生氣呀...
6.台北文化局王股長的分享
文化資產全臺灣最多,要怎麼管本身就很難了。目前有老房子文化運動,大家可以找找看。
另外,私人產權完全無法介入,告訴對方,有錢可以申請,趕快來修喔!可是對方不理睬,老實說我們的政府是沒有強制力的。某古厝就是這樣子的。
另外,有時候文資局和都市發展相關局處老是吵架,我認為這點有時候是源於資訊不對稱,甚至是政府各單位都已經說好沒問題,民眾就在開發前夕抗議。這也許凸顯了我們在作計畫的時候,往往沒有太多的公民參與,也往往因此導致民怨。更糟的是我們沒有協調機制,又為了趕進度,以至於連妥協的餘地都沒有。
「給台灣的12個新觀念:借鏡國外,提升台灣」這本書有提到不少這一類的問題,看看我們能從外國學到什麼吧。
以上報告完畢,有問題請留言,下次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