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最近看的幾本讀物

促進記憶力的讀物其實不少,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會要一個考生捨棄任何的記憶力,所以十全大補湯(?)或是明目、養神的中藥我相信大家吃得都不少。

不過我自己是有看到幾本書,心得分享給大家。





一、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動向 遠流出版社 郭秋雯著

韓國固然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但它們的問題也和我們相去不遠,我摘了一些部份,其中值得注意的有:

政府

1.政府指導政策,限制太多:法令這關是過不了的夢饜,也有很多人甚至質疑政府的文創政策,認為文創不存在,可見操作上和觀念上都還有需要釐清的地方,操作手法也不夠細緻。

2.資源分配不均,獨厚財團:之前為人詬病的文創園區都快要變成商場,很多藝術家根本沒錢進駐。雖然是公資源,要利用前必須認清這個性質。
3.地方產業環境惡劣,過度集中首爾,其他產業研究中心則有資源重複問題。
4.過度重視文化的技術和呈現,削弱文化元素。
5.著作權維護問題:24小時的監控下,是不是反而削弱了網路運用或忽視網路與著作財產權的性質?

韓國在1999年底就已經有動作,我們臺灣最近才有文創法...。

人才

1.專業不足:上下游人才皆需要,我們只偏重研發但又忽視行銷,下場就是政府開的店很多沒賺錢...或是開發商品有點自我感覺良好,這又不是政府出版品...
2.約聘職務太多:薪資過低,看看政府多少職務都是約聘僱,甚至外包,問題恐怕是政府收支和執行能力。有些東西只能打掉重鍊,當然這不是命定論。

同場加映:

翻譯經費浮濫?

從政府發包案談談...



會看英文和會翻譯是兩回事。然後出國參訪,想找外包翻譯,經費不夠,然後被外國拒絕,因為價錢太低,惡性循環真的是自找。你可以比較一下兩個觀點,到底要不要翻譯,公務員加考英文可不是要你進去作翻譯,英文考試成績好和翻譯是兩回事。

3.缺乏故事創作人才─會說故事但是不會受重用,這類的人在台灣太多了。

對臺灣的啟示

1.過度集中設計產業:要注意文創法中有關設計產業的比例。
2.因應需求必須快速制定法規:拜託,博物館法為什麼到現在還躺著呀!
3.一來源多用途:臺灣的賽德克巴萊拍完場景可以不要拆的,將來可以運用,這不符合OSMU(One Source Multi-Use)的精神。
4.網路獵才與相關設施配套:人家外國人不要來臺灣,法令限制太多...
5.人才培育:現在和文化資源相關學系的畢業生,人都跑去哪了?
6.中介組織:我們除了產官學外,有沒有一個能夠統合的專業組織?比如說文創園區,如何整體規劃,除了用錢租借,能不能改用別的方式,有彈性又可以讓藝術家有個小聚落?
7.企業社會責任:除了各企業的文教基金會之外,藝企合作會不會有新的模式?

討論、學術研究與座談會都沒有碰觸到我想要碰觸的東西,例如:文創產業是否有倫理性的問題?什麼才會是我們侵害文化元素前的最終防線?

一件複雜的事情,想要變簡單去說,又不失去邏輯和原本的脈絡,實在很難。


二、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

還不錯的書,告訴你心智圖怎樣整理,還有閱讀速度、心理曲線,我記得曾經有位考生丟給我N本資料要我整理,老實說我覺得很妙,如果是一個考生,我真心地建議各位自己先整理,再找人討論吧。

內容有提到書籍的閱讀,我認為這是先從上往下,不看細節,先找大方向的讀法。

1.翻閱 快速看一下 大概抓個方向
2.時間和份量先決定 定錨效應 可以脫離還有幾百頁的威脅
3.集中注意力畫出心智圖 不要超過五分鐘
4.提出問題和定義目標

有機會我會報告試用結果XD

三、蘭嶼報告1987-2007 關曉榮 人間

他最近的八尺門也同樣有名,生平也很妙,放棄當老師而轉成攝影,光是這點就足以鼓勵。

另外一提,很多書看得很爽沒錯,但是考試時真的沒辦法看到什麼都批判,畢竟政策的做和不做,能調整的範圍都要靠全民,什麼事情只靠政府,真的也沒有什麼改善空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