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抱怨電話



今天接到某通電話,當然是民眾抗議,可是我也沒輒,拼命道歉之外,誰能「負責」?負什麼責?下台?減薪?記過?


雖然這看起來是抱怨文,但實際上的問題,如果歸咎個人上也可以,就是我這個文化行政,其實並不清楚古蹟維護的現場。也怕被「騙」,廠商看你是個小公務員,亂開價又不會詢價,被整也是很容易的。





換句話來說,我們爭取了什麼?


為什麼不修?有些民眾沒耐性聽我解釋,覺得我們為什麼不直接修就好,這是XX古蹟,有關XX門面,直接就丟給我一句:公務員向下沉淪。

先講結論,不是要修就修,所以不可能有一個禮拜內清乾淨的魔術。也不會只花十萬塊就搞定,如果只是塗顏料就好,那還真的一點都不考慮未來。如果門面比較重要,那我想就不用那麼久時間,你要新我就給你新。


古蹟的修復後面行政流程是很多,要爭取做細作久,又要預算不要太高,預算合理性要給專家評估(不過很多人會質疑這個),審預算就被質疑為何爆增,平時為何沒養護,可是這又很正常,怎麼可以把古蹟維護經費無限上綱到最優先,不可排除也不可估計?那其他部門就不要錢了?預算要審查,國家的錢你怎麼可以亂花?修了不就表示有績效,你本來就應該修,算什麼績效?

撇開那些前面的問題不談,要修?不修?預算能不能多編?編了之後誰做比較好,這些古蹟的評估和修復,都要錢。錢錢錢,搞得好像滿身銅臭味,匠師要費用、建商要費用、檢測要費用,這個是不是真的很黑,我不知道,我沒待過業界,但我又無法檢驗,無法懷疑價格是否真的很合理。特殊工藝的匠師,該給多少?他開價我能夠砍嗎?

雖然有些古蹟修繕的結果看來很失敗就是了。但為何修繕失敗不在我這次的抱怨範圍。

自己的單位檢測完,提出檢測報告,評估修繕經費,開始規劃設計,上級現勘審查後修正設計書圖,送文資大會再次修正,再次提送複審,整個程序到這邊當然還沒跑完。

對不起,越說越複雜。總之為了保有古蹟的真實性,當然會希望修的越仔細越好,但是因為其他因素我就不方便說了。

金額太大只好報下一年度預算,其實早就有中長程計畫只是會不會實行不知道,之後申請預算。提出更大型的修繕計畫,分批修會比較貴,就算修繕經費預估合理,想一次修好一千萬,最後剩兩百五十萬,還是分批四年修,當然慢吞吞,基層公務員就被罵了。為什麼那麼慢?


專業考量上就是被罵外,我突然有深刻的感覺,就是有些民眾對於國家機器的運作,不了解,很直接的連結就是這群死公務員,當然我不願意怪罪民眾,這不是說民眾無知,而是我當公務員以前,我根本不知道公務員的腦袋運作邏輯和預算編制等執行方面。等到實際執行,才發現為什麼制度這樣規定,這個程序繁複程度真是突破我的想像。

可以公開現場嗎?,作為教育公務員,甚至是推廣修復精神,我還要再查查相關的資料。

更不用說背後更複雜的政策考量和超現實的預算分配,這些當然可以思考或批判,不過說實在話,可親近度不高,加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宣導常常是政績,從來沒有把做事的邏輯攤開來,甚至不要談民眾習以為常的陰謀論,這些錢花到哪去了,可不可以被公開檢視?


修復本身有時候不是問題,修復的歷程公不公開,專不專業,才是個問題。


同場加映 我打交道的公務員,是一群有禮貌的失敗主義者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50727


古蹟修復後有黑幕
http://aquanick.pixnet.net/blog/post/10371728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