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產業應該會被歸類在數位內容產業,不過我有幾點想說。
根據網路鍵盤查詢和私下問,光是畫卡牌或某些元件的工資就少得可憐,大陸的不少人已經就技術上開始扶搖直上,臺灣若體質近年來不增強,我認為未來十年被吃掉也是早晚的事情。
這些遊戲產業的畫師、劇本製作這種內容,如何納入產值或產業計算,讓統計資料如何接近真實,這點我不清楚要如何克服。不真實的資料,作出的決策也不會好。
然後如何保護這些可能是遊戲公司外包的人群,契約上如果真的能跨海打官司,誰來主持正義或補償,至少在這個體制確認之前,大家就用市場法則一決勝負,騙人的就會被踢走,這應該是個殺戮戰場。國家說要保護這些人,但是該如何做?至少補充保費別再多剝一層皮就好。
Editor_Wye 三月 21, 2014
極受台灣人歡迎的遊戲 LOL 英雄聯盟開發公司 Riot Games 早已被中國騰訊併購
根據網路鍵盤查詢和私下問,光是畫卡牌或某些元件的工資就少得可憐,大陸的不少人已經就技術上開始扶搖直上,臺灣若體質近年來不增強,我認為未來十年被吃掉也是早晚的事情。
這些遊戲產業的畫師、劇本製作這種內容,如何納入產值或產業計算,讓統計資料如何接近真實,這點我不清楚要如何克服。不真實的資料,作出的決策也不會好。
然後如何保護這些可能是遊戲公司外包的人群,契約上如果真的能跨海打官司,誰來主持正義或補償,至少在這個體制確認之前,大家就用市場法則一決勝負,騙人的就會被踢走,這應該是個殺戮戰場。國家說要保護這些人,但是該如何做?至少補充保費別再多剝一層皮就好。
前戲谷執行長洪岳農:服貿對台灣遊戲業沒什麼明顯好處
服貿爭議暫時不會歇止,雖然網路上已有許多正反論述,不過對於 Inside 讀者所關心的網路業分析卻不是很多,也許原因之一是大家對於網路是不是一種產業仍有不同看法,而現在幾乎所有產業其實又都跟網路有關,真要論證起來,是非常龐大又複雜的課題。但我們仍希望透過產業內人士,請他們就自己的角度,評析服貿對自身產業可能產生的利弊影響,期盼帶給讀者更明晰的視野,也非常歡迎網路圈朋友或對此議題有興趣者投稿或與我們聯繫。
今天我們首先問到前和信超媒體戲谷執行長,現任賽博社群數位創辦人洪岳農(Miula Hung),請他與我們談談服貿為遊戲業帶來的好處,以及可能造成的衝擊:
1. 服貿對台灣遊戲業有哪些利弊影響?
談論服貿,不能只從這個協議談,要把整個服貿,放在兩岸遊戲產業的大架構,才能夠看清楚整個狀況。兩岸的遊戲業之間,其實是處於非常不公平的競爭狀態。怎麼說呢?目前兩岸的遊戲業狀況是,台灣公司很想到中國大陸去賺錢,但卻沒有辦法到中國開設分公司或子公司,但中國的遊戲公司,卻大量透過第三地的境外投資,在台灣開設了不少間外資皮陸資股的遊戲公司,大賺台灣玩家的錢。如果加上手遊的境外營運,其實中國遊戲公司已經至少佔領了台灣遊戲市場接近甚至超過一半的產值了。
問題是,當你仔細看看服貿協議關於遊戲產業的內容時,你會發現,咦?奇怪,台灣不是沒有開放大陸遊戲公司來台灣做營運嗎?境外營運不是也沒有開放嗎?那為什麼現狀是這樣呢?這個問題,就要去問經濟部投審會/工業局,為什麼不拿當初追紅火案的資金來源的認真程度來審核這些透過 BVI 或 Cayman 進來的資金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所以,純粹就服貿協議表面上的文字來看,其實台灣遊戲產業是佔便宜的。台灣理論上只開放中國大陸遊戲公司來開設研發公司,開設營運公司或境外營運都是不開放的。只可惜這些優勢只存在紙面上,而不是現實。
至於陸方開放給台灣的,是答應台灣開發出來的遊戲,到大陸取得版號(你看,又一個不公平之處,大陸遊戲來台灣發行可不需要主管單位審核後才能放行),審批期可以縮短到兩個月。但是,陸方可沒有答應你兩個月後會拿到版號喔。所謂的審批完成,也包含退件,要求你需要修改部分遊戲內容後重新送審。所以,台灣遊戲公司是否真的能佔到便宜呢?恐怕也未必。
整體而言,服貿對於台灣的遊戲公司,影響微乎極微,除非經濟部投審會有本事把所有假外資真陸資的公司抄掉,否則服貿唯一可能的正面影響,是部分急需投資的遊戲開發公司可以取得陸資挹注資金,以及優秀的遊戲開發人員在搶人才大戰下,可能會有薪資的待遇提升。
但這會讓台灣的遊戲公司賺更多錢,讓台灣的遊戲產業更健壯嗎?只靠所謂的縮短審批期到兩個月,恐怕是緣木求魚。
2. 您在 Facebook 上提到「服貿過的話,我也會獲益良多」,請問是哪方面的獲益呢?(比如市佔率提高或是開拓新市場更省力或其他原因)假設服貿真的定案,對貴公司的發展策略會有什麼改變?
所謂的獲益良多,主要是未來要開發的遊戲類專案,相對得更容易取得投資。台灣的資金對於投資遊戲開發都非常保守,相對的,陸資在遊戲開發的投資上遠比台灣資金積極。
服貿如果真的通過,其實對我目前的公司發展策略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的。畢竟台灣的公司現在要能夠成功,絕對都得立足台灣放眼世界了,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封閉性,歐美市場或東南亞會更有意義。服貿唯一可能帶來的好處,就是資金流,我想我可能會考慮把部分業務/專案賣給中國的相關廠商或引進陸資投資。
但若一個公司的 51% 都是大陸資金,請問這個公司還算台灣遊戲業者嗎?還是中國業者的台灣營業處而已?你不會把微軟的台灣分公司說他們是台灣廠商,你會叫他們外商,不是嗎?
3. 台灣遊戲廠商其實過去已有前進中國的經驗,但多鎩羽而歸,請問您認為原因是什麼?而服貿的簽訂,這些公司闖蕩中國就會比較順利嗎?
台灣遊戲廠商在中國大多失敗,早年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對於自己廠商的保護以及對外來者的限制重重,對於想去中國做營運商的台灣遊戲公司都受到重挫。但過去幾年,最主要的失敗原因則是在於兩岸遊戲廠商的實力落差,以及台灣的遊戲製作商不了解大陸市場的喜好。
服貿的簽訂,老實說,對於台灣遊戲公司闖蕩中國不會有什麼真正的幫助。做得出好遊戲,就算審批期是六個月,大陸的營運商也會願意為你打通關節,把遊戲偽裝成內版在中國上市。做不出好遊戲,審批期是兩個月也會在中國市場一敗塗地。更何況,審批期兩個月,只要退件一兩次,就跟審批期是六個月沒什麼差別。
簡單來說,台灣跟中國遊戲廠商的市場競爭,面臨了法規上的劣勢以及規模上的劣勢。
台灣遊戲廠商要在中國市場闖蕩順利,需要的是中國願意讓台灣遊戲廠商在中國開設持股能超過 51% 的營運公司。但即使陸方開放了,也不代表台灣遊戲公司能夠真的成功,只是把雙方原本在法規上的不公平落差減少一些而已。但規模上的劣勢,無論如何現在都已經難以弭平了。
對於台灣的遊戲產業來說,現在其實是處於一個很可悲的狀態。所有服貿裡面說台灣不開放給大陸的,其實全部都被入侵了,對於台灣的遊戲產業,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輸了,Nothing to lose。所以純粹從單一產業的利益的角度來看,就算台灣拿到的是幫助微小的審批期縮短,也總比什麼都沒有好。
舉個例來說,台灣的遊戲產業看服貿,就像一家便利商店,遇到一群強盜,把裡面的商品劫掠一空,然後強盜要走之前,拿份合約給便利商店店長,說你剛剛店裡所有的商品我都用一百塊買了,這裡是台幣一百塊,你願意簽我就給你。這個時候,當你是便利商店店長,你該怎麼選擇呢?被搶走的商品可能價值幾十萬,但你不收這一百塊,可能就什麼都沒有了。
個別公司的立場我就不評論了,畢竟有公司是因為老闆個人立場而支持,有公司是因為需要陸資挹注而支持,有的公司可能正好有一兩個新產品想賣到中國大陸,也有公司是純粹為了不要得罪對岸政府而支持。商場的第一守則,就是千萬別跟政府作對,如果現在跳出來反服貿,等於是同時跟台灣與中國的政府作對,請問哪家廠商有膽這樣做呢?
連我自己接受這個訪問,都也有毛毛的感覺,擔心哪天會不會影響跟中方廠商的合作。要知道,中國是政治主管商業的,只要主管機關給點指示,沒有廠商敢逆著走的。
5. 其實現在台灣遊戲市場大半市佔率都是中港遊戲商奪下,服貿的通過雖然開放遊戲業進軍中國的管道,但對「台灣整體」遊戲產業有助益嗎?還是說反而負面的影響更多?
首先,我要糾正這個問題的問法,因為服貿並沒有開放遊戲業進軍中國的管道,最多只能說之前台灣遊戲業進軍中國有二十道關卡,現在減少半道變成十九道半的關卡而已。
其實前面都說得很清楚了,因為台灣遊戲產業已經慘到極點了,所以開放服貿其實很難讓台灣遊戲產業更糟。但縮短審批期到兩個月對台灣遊戲公司根本沒有什麼幫助。
現在的服貿,對台灣遊戲產業的影響大概會是下面幾點:
- 部分遊戲公司既有的股東跟高層,有機會引進陸資,賣掉手頭的股票賺一筆。
- 一些小型的新創開發團隊,有機會取得陸資投資。
以上這兩點,對於既得利益者當然是好事,但當遊戲公司變成陸資主導時,賺的錢也都是讓陸資股東賺走了,這些公司還能算台灣遊戲公司嗎?
- 優秀的遊戲開發者,有機會取得更高的薪資
- 但優秀的遊戲營運行銷人才,中高階的職位在台灣會變少
- 台灣遊戲公司能夠在大陸市場打出一片天嗎?只靠審批期縮短成兩個月,是不可能的
提升遊戲產業開發者的待遇,或許會是服貿通過的少數好處,但這也是拿營運行銷的高階工作轉移到中國為代價換來的。至於我認為對台灣遊戲產業最重要最想要的攻入中國市場,服貿根本沒有幫助。當然,我相信有些遊戲業老闆會跟我採完全不同的看法,這部分就要等時間來證明了。
台灣遊戲產業真正需要的是,要嘛就是讓台灣遊戲公司能夠到中國開設持股超過 51% 的營運公司,而且全面取消遊戲版號制度,或者是請經濟部投審會把台灣的假外資真陸資公司都關掉。這才是對台灣遊戲產業真正有幫助的。
如果服貿可以談到上面的這個條件,純就遊戲產業的立場,我會願意支持。但若是目前版本的服貿,我認為遊戲產業不應該為了自己幾乎少到幾乎沒有的優惠,而忽略了服貿對於台灣整體經濟的影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