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史2 我跳過的部分

這邊大概會拖一下,我主要會和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跳過某些東西,還有為什麼直接跳到巴洛克音樂。中間應該會放一些大家比較耳熟的音樂當教材(?),希望大家不要放棄就是。

我是典型的一本書主義,我用的只有美樂出版社的音樂史與欣賞書籍,這本去中正紀念堂附近的中國音樂家書房應該可以買到,否則就乖乖上博客來或金石堂網頁訂購吧。

臺灣音樂史我會另外開文,不過這也要趁我還活著的時候。





上古音樂史

基本上還是按照西方世界文化史的脈絡分類,比如說希臘、埃及、西亞,不過實務上我還沒看過考題出現過,所以上古音樂史我快樂地跳過。至少我從來沒看過上古音樂和上古美術一起考的例子,你應該沒看過什麼希臘調式這個鬼東西吧。

中世紀

跳過,這個部分是因為,不管是「新藝術」或是「經文歌」我想大家都沒看過考題出現這種關鍵字,多說無益,同時搭配考出來的藝術概論或世界文化史題目我也沒看過。誰會想到中世紀的黑死病和當時的世俗歌曲有關?

我唯一想到可以讓大家有感覺的,就是奧福的布蘭詩歌。



奧福是二十世紀有名的音樂教育家,他透過這個源自中世紀的修道院詩歌集譜曲,至少第一首這個抱怨命運的歌詞,這首有名到爆炸,比起什麼馬勒第九,這首歌還更有名,你可以從歌詞看到中世紀人們的生活態度。命運殘酷無情,人只能在命運的巨輪下苟延殘喘。

文藝復興

這一個時期也還是跳過,理由和中世紀差不多。頂多我認為就是反宗教改革的教會,音樂上的風格希望傾向平穩,不過帕勒斯提那這位十六世紀的作曲家,曲子風格是否真的和反宗教改革有關還是問號,當時的教會音樂也有世俗化的問題,這點倒是和美術史在意的重點不太一樣。總之這不影響他的地位就是。




大家聽一下聖靈充滿的聲音,保證讀完書就進入夢鄉。

這時候的音樂主流,教會經文歌和彌撒外,就是遊唱詩人。彌撒曲是否會考,我個人是認為不會,往例也沒出現過。我還寧可多考一些臺灣的傳統戲曲或原住民歌曲,至少有助於實務,才不會連八部合音都不清楚。

音樂這種東西用讀的很難,搭配聽覺比較容易記憶,下次我將正式突入巴洛克音樂,還有混合部分的臺灣音樂史料。這是因為十七、十八世紀剛好是巴洛克音樂的主要分段時間點,同時也是臺灣面對西方強勢入侵的第一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