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史4:巴洛克時期的三個人

文藝復興其實有很多可以談的,可是我卻為了考試而割捨,多少有點心痛,但是我的重點就在於為了考試,點出我認為非得要看的人(這句話很重要所以標顏色)。


我用的參考書目是美樂出版社的音樂史與欣賞,楊沛仁老師的大作,這本用過應該都會說讚。人名旁邊的頁數是我目前手頭原書版本的頁數,如果你手上有,也許和我不太一樣。



如果聽覺可以接受的話,先聽音樂,再想想文字怎麼形容的,畢竟我這裡說的,都很有可能讓螢幕前的妳或你記不住,但是音樂多聽幾遍,總是還能抓住形容詞的啦。

畢竟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不管用什麼文字都很難精準形容,我不搞這種東西,直接給大家用聽得比較快。

巴洛克時期(1600~1750),大家多半從藝術史(但不是音樂史)的方面去理解,什麼變形醜怪的珍珠啦,如果繁複扭動的線條裝飾,還有細微精緻的裝璜是建築物或繪畫的重點,那麼音樂,對我而言就是音很多。

音樂史上還把巴洛克時期分成早中晚,不過不用緊張,我一次只介紹二到三位,介紹的是最盛期的是韋瓦第(Vivaldi)、巴哈(Bach)和韓德爾(Handel),搭配原文寫出人名,至少會讓你在考場上獨樹一格。

巴洛克時期的技法或樂曲形式,不見得要刻意記,考的機率低,我只能說盡人事聽天命,如果只靠背,有時候很痛苦,用聽的搭配一起了解。

韋瓦第(1678~1741) P126~129

主要作品就是四季協奏曲(four seasons),真的有四季,最有名的就是春的第一樂章,這個曲子可以說是古典樂界中芭樂中的芭樂,有名到就算是你平常不聽古典音樂,聽到某個片頭就會回魂,有種似曾相似的錯覺。每個季節各分樂章,都有暗示歌曲描述的情境短詩,這倒是很特別的地方。

這個曲子是協奏曲,有獨奏也有協奏部分,就放在下面給大家聽。




四季的春的第一樂章

如果大家願意忍耐聽前幾分鐘,會發現同一段音樂,一定會有大聲、小聲各來一次,這是當時寫作的特性,而且分大小樂團演奏,就好像兩個團在比賽一樣。這種協奏曲在巴洛克還挺流行,這種分團演奏的協奏曲,最後會慢慢不流行,演變成和現代的獨奏型協奏曲,就是一個人力拼整團,炫技是一定要的。

韓德爾(1685~1759)P146~151

他全歐跑透透,忙得很,我只記得我以前念書的時候有提到他的公司好像財務不佳破產(該記得的都不會記得)。

當時的他應該算是音樂界的歌劇天王,去義大利學完歌劇寫作,去英國一砲而紅,中期卻聲勢日墜,到後來創作神劇才成功挽回往日榮光,有點過氣藝人轉型成功的味道。他有名的作品有《水上音樂》、《彌賽亞》,反而不是先前寫的歌劇。

神劇《彌賽亞》,是用演唱聖經故事,也有樂器伴奏,只差沒有舞台背景加上唱唱跳跳,故事是從預言救主耶穌降生、受死到復活。最有名的片段就是哈雷路亞大合唱。韓德爾優秀的聲部配置,讓不少人為之震撼。最特別的是會在結尾前突然來個休止,之後瞬間爆出合唱,如果各位有耐心聽到最後幾秒,就知道我上一句說的話,也許會聖靈充滿,感受到偉大莊嚴的聖光。





韓德爾的神劇片段哈雷路亞(hallelujah)

不管你聽了有沒有想要哈雷路亞讚美主,至少我都記得旋律長什麼樣!

巴哈(1685~1750)P138~145

重頭戲我認為還是巴哈先生,小時候彈琴快被他整死了。他是音樂世家出生的小孩,據說他小時候過度認真抄譜,差點把眼睛弄壞。

巴哈先生和樓上的韓德爾不同,生前很少被關注,也多半在德意志地區遊走,音樂史把它的作品分成威瑪、科登、萊比錫三個地方,不過不要強記這些地點,當時音樂家的地位不像現在那麼高,長官叫你寫就寫。他器樂曲和彌撒都作,但就是沒寫過歌劇,他譜曲是為了榮耀神,不是給凡人娛樂用的。

他的作品除了剛才說的協奏曲(布蘭登堡協奏曲)和神劇(聖誕神劇)類型,也有創意曲和十二平均律曲集,這是所有音樂系鋼琴主修必彈曲目,也是認識賦格這種類型曲子的必經之路。他的曲子是後來的音樂家孟德爾頌重新推廣,才讓世人知道巴哈的厲害之處。

他的經典曲目太多太多,我只能用個觸技曲~曲子很多片段應該大家都很熟悉。當時沒有現代的鋼琴,基本上都是用大鍵琴演奏,快速移動的音群,會讓人耳花撩亂。






用BWV565也可以找到這首,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

受到打擊的時候,會不會用上這個曲子的前面幾秒呢?

下次就會前進古典,還有浪漫時期,臺灣的話另外開,老實說還在蒐集資料中,以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