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要先說抱歉,雖然這位考生提問了問題,還把自己的分數告訴我,我卻問心有愧,畢竟我再考也沒有考上,真的能夠回答這樣的問題嗎?
但是基於我個人有問必答又不想偷懶的原則,換了個方向回答他的提問。
他提問的方向有幾個,我不會公開他的來信,但是我主要敘述的是我回答的面向。
一、藝文業工作的取捨:
他自述喜愛藝文圈及相關工作,也有參與相關研習,至少對這行業現況不是全然不知,家人希望他往公職方向走,可是我意外地困惑了,這不是說我這個既得利益者,假設未來我想要考試,反對有個人和我多搶飯碗的問題(如果我未來不繼續從事公職的話啦)。而是一個人的未來工作,到底需要考量什麼?
如果這位年輕人和我不同年,二十幾歲出頭剛畢業,也許家長屬於四五十歲的年紀,不曉得是因為被金融風暴、公司氛圍影響,認為年輕人就該找個公職工作,老實說這對個人也許是個好事,他如果考上,年紀輕輕就有三到四萬月薪,不用冒著被金融風暴裁員的危險,公職福利好,為什麼不考?多個優秀人才入內,有何不可?
雖然我的父母也是這樣子,可是我很為國家的未來憂心,不願意冒任何風險,也不願意往未知領域發展,無法理解和承擔藝文及各領域溝通之間的障礙,這樣真的好嗎?但我不認同一開始不抱著任何疑問和實務經驗就踏入這個圈子,否則你會做到死,然後你的服務對象或要人(對我指的是文化藝術圈)會開罵或甩頭不幹,馬耀比吼最近不就辭了!
其實我等於是把我自己也問倒,可是我當初想踏入這個領域,是因為我想知道公務思維可能是什麼,你不接觸這樣的環境,不曉得為何或如何這樣想。不過我藝文團體、教學現場與公務機關都待過,也許我未來規劃會走向學術研究圈。
選擇公務機關,固然是個人的生涯抉擇。可是我在這行業內,卻覺得內外的期望落差,卻沒有努力了解該場域的本質,甚至做決策都讓我覺得非常困惑。沒有好的政策分享和資料開放平台,對於國家未來政策的制定,還有所謂文化行政人是否可以理解藝文團體困境和公共溝通的事情,甚至沒有自覺自己職業的限制還有可行的嘗試等種種課題,產生越來越不安的感覺。
這涉及到有沒有人進入過這個行業冒過險,能不能體會這藝文界和公務界兩個行業(甚至是藝文教育界或文創產業界)歧異度非常大的價值觀和思路。這個說很容易,但是能夠依據兩者的狀況進行調整,這個搭橋者的工作,目前感覺上好像有交集,但是否多數有感,這就很難說了。
二、先就業還是先為了考試蹲幾年?
未來要什麼職業,最好把自己想要或需要的技能,列出來然後努力蹲蹲看幾年,去學習技術和思考面。我不認為應該先求穩定去考試,總感覺這樣子有點本末倒置。至少我看到我們很有才的約雇,其實是蹲過外面實戰很久。至少在外面有實戰經驗,就算公家不做,未來去民間單位還能做。而不是先去公家鐵飯碗,進去適應不良,出來沒人要用,因為和實務太脫節。
但是外面環境不好,到公職機關比較能正常上下班,他在外面的工作經驗時常成為被倚重的對象。只可惜現在公家單位除了給他正常的上下班時間,仍然沒辦法給他更多的薪水,你可以說公家機關殘酷,但是年資和身份優先,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我有聽過更糟糕的抱怨,但是我們這種讀書人又膽小,很多時候沒有跳下來做,看不到政治面的處理難題,這才是最可怕的。
我告訴他,未來分發的單位,不見得能夠做喜歡的工作(古蹟管理專長被分到藝文展覽的話就會有陣痛期),藝文現場薪水不會太好,不過他說可以忍受。我想這涉及未來自己想要什麼職業,這件事情和生涯規劃有關,和公職可就完全無正相關。
我誠懇地希望他能找到未來想要的職業,不要讓自己有志難伸。當然考或不考,一定會有一些經濟或是其他的因素,我覺得這些因素的排序,就真的只能靠自己,很難用一句工作穩定薪水高來解決。如果你已經被外面荼毒夠久的話,也許到公職會暫時好一點。
三、短時間衝高分數?
他提供給我的只有分數,認為自己記憶的效果不好,作好筆記但是產出不良,普考分數不算好,又想衝今年地特。不過我沒看到他對題目的分析和寫法,準備方向和手法,這我該怎麼分析...
我唯一可以告訴他的,至少我就算沒什麼讀書,生活作息開始亂七八糟,但分數不致於掉得太難看的部分原因。這次的高考成績還沒看之前,我當然知道不會好到哪裡去,原本評估就直接掉到一百名之外,以現有的上班時數和時限內,完全沒機會救。
不過看到成績單之後,雖然有點錯愕,分數維持得還可以。不過這種評估有點個人,要說我的標準太低也可以。
回歸重點,建議學習的是後設思考技巧。也就是想「你為什麼那麼想」。這樣子想,有沒有證據,如果沒有,如何建立或推翻。
直接把自己的解題過程寫下,為什麼先想到A才寫到B,也可以看看別人的文章,為什麼是先寫A再寫B?
我不得不提到一件事,就當作是我後設思考的實例。
某日和某個前輩在網路聊天,問到哪個都市,我覺得最有藝文發展潛力?
根本是個大哉問,我差點就在電腦前跪下去。考生寫信很客氣,看我部落格,認為我本領很好,那比起前輩還早的很...因為我根本沒想過要問這個問題呀!
我事後開始想,為什麼會想跪倒電腦前這件事情。我佩服前輩嗎?是,我猜他重視了每個都市可能有不同的性格和歷史背景,甚至是重視未來對家鄉文化演化的可能性。
可是我沒想到這個問題,為什麼?
因為我不會第一個重視所謂的未來發展潛能,反而重視的是場所的氛圍、溝通、決策思考、使用工具和那個一讀就懂的詮釋論,有點像文化人類學那種全貌觀,我想要看到那個氛圍。沒有重視決策者的文化背景、權力位階,甚至是資訊取得的難易度或接收端扭曲度,還有各方對藝文資源分配的意見,要讓我對未來下判斷都非常困難。
再問的更深一點。誰的未來?誰的文化?評估的要素?誰來共享?光這些問號,我很難快速又精準地回答。而且現階段的結構性問題,我認為沒有解決的話,換成誰都很容易產出類似的結果。
嚴肅的話題講多,我想不會有人愛聽,只希望最後,願各位能愛你所選,選你所愛。
我們下回見。
但是基於我個人有問必答又不想偷懶的原則,換了個方向回答他的提問。
他提問的方向有幾個,我不會公開他的來信,但是我主要敘述的是我回答的面向。
一、藝文業工作的取捨:
他自述喜愛藝文圈及相關工作,也有參與相關研習,至少對這行業現況不是全然不知,家人希望他往公職方向走,可是我意外地困惑了,這不是說我這個既得利益者,假設未來我想要考試,反對有個人和我多搶飯碗的問題(如果我未來不繼續從事公職的話啦)。而是一個人的未來工作,到底需要考量什麼?
如果這位年輕人和我不同年,二十幾歲出頭剛畢業,也許家長屬於四五十歲的年紀,不曉得是因為被金融風暴、公司氛圍影響,認為年輕人就該找個公職工作,老實說這對個人也許是個好事,他如果考上,年紀輕輕就有三到四萬月薪,不用冒著被金融風暴裁員的危險,公職福利好,為什麼不考?多個優秀人才入內,有何不可?
雖然我的父母也是這樣子,可是我很為國家的未來憂心,不願意冒任何風險,也不願意往未知領域發展,無法理解和承擔藝文及各領域溝通之間的障礙,這樣真的好嗎?但我不認同一開始不抱著任何疑問和實務經驗就踏入這個圈子,否則你會做到死,然後你的服務對象或要人(對我指的是文化藝術圈)會開罵或甩頭不幹,馬耀比吼最近不就辭了!
其實我等於是把我自己也問倒,可是我當初想踏入這個領域,是因為我想知道公務思維可能是什麼,你不接觸這樣的環境,不曉得為何或如何這樣想。不過我藝文團體、教學現場與公務機關都待過,也許我未來規劃會走向學術研究圈。
選擇公務機關,固然是個人的生涯抉擇。可是我在這行業內,卻覺得內外的期望落差,卻沒有努力了解該場域的本質,甚至做決策都讓我覺得非常困惑。沒有好的政策分享和資料開放平台,對於國家未來政策的制定,還有所謂文化行政人是否可以理解藝文團體困境和公共溝通的事情,甚至沒有自覺自己職業的限制還有可行的嘗試等種種課題,產生越來越不安的感覺。
這涉及到有沒有人進入過這個行業冒過險,能不能體會這藝文界和公務界兩個行業(甚至是藝文教育界或文創產業界)歧異度非常大的價值觀和思路。這個說很容易,但是能夠依據兩者的狀況進行調整,這個搭橋者的工作,目前感覺上好像有交集,但是否多數有感,這就很難說了。
二、先就業還是先為了考試蹲幾年?
未來要什麼職業,最好把自己想要或需要的技能,列出來然後努力蹲蹲看幾年,去學習技術和思考面。我不認為應該先求穩定去考試,總感覺這樣子有點本末倒置。至少我看到我們很有才的約雇,其實是蹲過外面實戰很久。至少在外面有實戰經驗,就算公家不做,未來去民間單位還能做。而不是先去公家鐵飯碗,進去適應不良,出來沒人要用,因為和實務太脫節。
但是外面環境不好,到公職機關比較能正常上下班,他在外面的工作經驗時常成為被倚重的對象。只可惜現在公家單位除了給他正常的上下班時間,仍然沒辦法給他更多的薪水,你可以說公家機關殘酷,但是年資和身份優先,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我有聽過更糟糕的抱怨,但是我們這種讀書人又膽小,很多時候沒有跳下來做,看不到政治面的處理難題,這才是最可怕的。
我告訴他,未來分發的單位,不見得能夠做喜歡的工作(古蹟管理專長被分到藝文展覽的話就會有陣痛期),藝文現場薪水不會太好,不過他說可以忍受。我想這涉及未來自己想要什麼職業,這件事情和生涯規劃有關,和公職可就完全無正相關。
我誠懇地希望他能找到未來想要的職業,不要讓自己有志難伸。當然考或不考,一定會有一些經濟或是其他的因素,我覺得這些因素的排序,就真的只能靠自己,很難用一句工作穩定薪水高來解決。如果你已經被外面荼毒夠久的話,也許到公職會暫時好一點。
三、短時間衝高分數?
他提供給我的只有分數,認為自己記憶的效果不好,作好筆記但是產出不良,普考分數不算好,又想衝今年地特。不過我沒看到他對題目的分析和寫法,準備方向和手法,這我該怎麼分析...
我唯一可以告訴他的,至少我就算沒什麼讀書,生活作息開始亂七八糟,但分數不致於掉得太難看的部分原因。這次的高考成績還沒看之前,我當然知道不會好到哪裡去,原本評估就直接掉到一百名之外,以現有的上班時數和時限內,完全沒機會救。
不過看到成績單之後,雖然有點錯愕,分數維持得還可以。不過這種評估有點個人,要說我的標準太低也可以。
回歸重點,建議學習的是後設思考技巧。也就是想「你為什麼那麼想」。這樣子想,有沒有證據,如果沒有,如何建立或推翻。
直接把自己的解題過程寫下,為什麼先想到A才寫到B,也可以看看別人的文章,為什麼是先寫A再寫B?
我不得不提到一件事,就當作是我後設思考的實例。
某日和某個前輩在網路聊天,問到哪個都市,我覺得最有藝文發展潛力?
根本是個大哉問,我差點就在電腦前跪下去。考生寫信很客氣,看我部落格,認為我本領很好,那比起前輩還早的很...因為我根本沒想過要問這個問題呀!
我事後開始想,為什麼會想跪倒電腦前這件事情。我佩服前輩嗎?是,我猜他重視了每個都市可能有不同的性格和歷史背景,甚至是重視未來對家鄉文化演化的可能性。
可是我沒想到這個問題,為什麼?
因為我不會第一個重視所謂的未來發展潛能,反而重視的是場所的氛圍、溝通、決策思考、使用工具和那個一讀就懂的詮釋論,有點像文化人類學那種全貌觀,我想要看到那個氛圍。沒有重視決策者的文化背景、權力位階,甚至是資訊取得的難易度或接收端扭曲度,還有各方對藝文資源分配的意見,要讓我對未來下判斷都非常困難。
再問的更深一點。誰的未來?誰的文化?評估的要素?誰來共享?光這些問號,我很難快速又精準地回答。而且現階段的結構性問題,我認為沒有解決的話,換成誰都很容易產出類似的結果。
嚴肅的話題講多,我想不會有人愛聽,只希望最後,願各位能愛你所選,選你所愛。
我們下回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