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神演講?談談某次聽演講的心得

其實文官學院受訓也是個好機會,但是重點是心法!

我人真的在現場



這次翟大跑到文官學苑,老實說這種公務員回流對我這種人來說,大概有點像是回老家補一些知識,但是每次上課完能不能有影響,這很難說。

很多東西追根究柢是常任文官和政務官之間的結構性問題,加上法律完全跟不上,政府組織又慢吞吞,這算是官僚組織無法立即解決的困難。行政體系就是上面要有概念,不然下面得不到明確指示,隨便上媒體放話,如果結果好就沒事,要是做錯事被批評就立刻被懲處的狀態下,誰敢跳出來澄清?

演講中舉了一件事情,苗栗收到台北的防護衣就是個好例子,小基層應該最清楚是有多少數目未發放,臨時清點發放很大數量都必須陳報,加上上簽更慢,但是為求保險沒人敢略過步驟,沒得到明確指示,沒趕發加班費用及人力,要是放話只會變成作秀,難怪沒人敢澄清了。

翟大說的很有趣,下午的課堂我也有參加,我整理幾個心得。

一、資料開放是心態問題

與其讓民眾一個個事後砲打官員,還不如一開始就先開誠布公,而且不要老是用「為什麼要開放」的心態,而是「為什麼不開放」的心態。演講舉的是樹木的例子,行道樹好像沒有必要要開放資料,但是如果我對會有開花的品種過敏,也許就會很有用了,至少對會生病的人,或想要買個房子的人都是個參考。

我自己贊成開放資料的,隱私可以遮起來,但是要看目的而遮,如果我是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家屬的話,當然想知道是哪個人告密,哪個傢伙判我家人死刑或入獄,這是真相問題,也是轉型正義不該迴避的問題。

面對所謂的「婉君」之類的事情,我只能說我自己也可能是,我們根本沒有所謂的網軍問題,下了班誰不是一般人?只不過對年紀大的長官而言,他們面對我們年輕人已經是地球外星人,不僅不了解怎麼帶,app都不會裝,ppt和ptt傻傻分不清,連翟大FB都不會追,在臉書發言何者不當何者適當,資訊和概念都落差大。

不過關於政府形象問題,老實說實在太抽象了,政府現在若只是搞形象,也僅是搞不清楚重點。我還曾在某個討論課堂,碰到一位年紀比我大的長官,問我七年級公務員要是私自上網散發不正確訊息這種問題要怎麼辦,我只能對錯先不論,只要問問這個人,你有沒有想過後果是什麼就好。我們常會因為錯誤資訊誤導決定,小心引發的效應問題。

網路時代造成資訊取得成本下降,以至於錯誤很容易隨時抓出,基層錯都容易會被原諒,上級長官的確會比較難為,有時錯誤決定有時候不是因為專業考量,反而是政治考量多,不要給長官添麻煩啦之類的,高層應該好好想的是錯誤如何發生,叫基層部屬出來當擋箭牌是很容易被打爆的。

檢討報告寫了又怎樣,因為很多時候資源分配、政治操作和上下權力不對等的問題,很容易在實務上隱蔽對政府不利但對人民可能有利的事項(人權兩公約雖然簽訂了但是很多人不見得有概念和執行技巧),政治責任以往都未被追究的情況下,造成很多事情混過去。

所以說為什麼體制內改革不容易,你看看高雄某消防員爭取權益的下場就好。我不敢說對錯是誰,但是什麼是不當?誰來界定呢?

現在演變到最後就是爆料文化,表象問題有了但深層問題一直都不去面對,我只能說大家不要老是結構問題個人化,就像為什麼苗栗欠債欠成這樣還能繼續運作,發工程錢都發不出來,搞到副縣長出來道歉,恐怕不是財經問題能夠解決。

反之,最近的北市把所有資料公開,大家想想當公務員就要承擔這樣子被點名的後果。你願意當被點名的公務員嗎?


二、有關硬體設備或技術...

其實翟大沒講什麼新軟體的事情,公務體系從某年得知一個新軟體和新概念,然後預算申請,計畫撰寫到招標,等到生出成品已經2到3年,民間老早跑到連車尾燈都看不到,所以講新的硬體沒用,一個小時的演講也不可能辦到。

所以開放讓民眾運用,這個部分沒有問題,實際上也可以預告開放項目,請民眾提供意見,不要老是讓基層想破頭。

資料外洩?翟大說,該被看光的早就被看光,GOOGLE的資安部門老大據說是美國調查局相關人員,沒那麼好欺負的。翟大舉例某次某國某人偷了某些部門的資料過沒幾天就查出,然後GOOGLE好像還把這個人的資料給順便帶走的樣子...

資料的取得需要時間和成本,你的資料搞不好還不值得人家來看哩。

三、有關利益衝突和代溝

真的,一念之間,有時候就是跨出那一步就好。我認為同時也要有敢面對利益衝突的長官,比如說警察取消非專業勤務就讓一堆基層拍手叫好(靠北警察專業真的看出來種種問題),因為資源有限,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現在很多人把公共服務業當成市場服務業,無視現有財政困難,耗盡資源只為了做民眾看得到的東西,卻不充實基本建設和設備,近期就是丟掉如基層人員消防員的性命,遠期下場就是每隔數年都要來個悲劇,下一代的負債增加。

最後在私下討論,有個老長官問我,我們是不是應該全部先退休,所得替代率改到3成左右,放手讓年輕的官員升上來作。我說,現階段我寧可先減少部分老長官的工時,輔導他們去作傳承經驗,把所有犯錯的案例公告,讓新進人員參考。

他們很多人有行政經驗,也知道專業上執行的困難(我這邊不會發不自殺聲明爆料),可是專業考量敵不過上司決定,政策每次要事務官辯護,都會被打到臭頭。很多時候是人民很想面對,但資訊傳播的基本資料卻不放出來,有時候我認為只是規避政治責任,訊息要讓人轉換和傳播,不要官員自己先作價值判斷,先把數據丟出來,讓人民審核那個數據來源和標準。

民粹不見得是結果,而且融合了權力、意識型態的各種爭議,就像是核四或服貿,我們該怎麼辦,這個東西怎麼會有一個利大於弊的絕對答案。

例如政府以為服貿人民看不懂,拼命發文宣說利大於弊,但是重點是只讓人看利大於弊沒有用的。加上最近政務官讓很多民眾的信心下降,你越不資料公開,信任感就會逐漸消失。有做什麼和沒做什麼就坦白承認,不要先去在意形象問題,每次都政令宣導或輔導,上對下心態沒改,只會導出同樣結果。


最後我自己怎麼想的...。

砍退休金,就牽扯到轉型正義問題,很多人以為公務人員是閒差,甚至是利益輸送下的代言人,這個東西不解決,四年痛一次。加上我身邊的七年級生,對現有政權了解越多,就越多不滿,連台北市一堆人被逼出投票,就是不想讓大家笑四年,說沒通過智力測驗。

當然政府也有受到鍵盤鄉民查案的困擾,讓大學教授忍不住跳出來指正,我只能說官員難為,很多時候管制或不管制有很多要討論的,政府官員的難處就是面對這類的壓力,還要面對google大神的檢驗,政治敏感度真的要很高。

誠實為上、公開透明,不要搞不清楚體制內的限制,不要給不明確的指令讓基層疲於奔命,不要迴避利益衝突,這是我最大的心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