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長來的時候我頗意外的
這次去是因為一些問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文創這件事情在台灣真的受到普遍關注,大概也是因為這次的BOT,促進民間參與並沒有問題,但是在臺灣官方有些畸形的認知下,弄得一切合法但觀感不好,不符合人民期待,投資者也覺得倒楣,大家都覺得輸了。
之前的夢想家讓一堆藝文人士憤怒,引發了文化元年的集結和批評分配補助不均的問題。老問題在裡面早就燒很久,夢想家被導向一種弊案的結論,但我認為又太過度簡化,以至更深層的國族認同是否才是這個問題真正的徵結?。甚至是問,為什麼是建國百年?如果現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大家都清楚不被承認的現實下,什麼才是國家?我最近一直想這個問題。
那先跳回來問,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文化處所的官僚是否都是笨蛋?文化行政有達成原來考選部要徵選的目的嗎?為什麼官方推出的各項政策最後變得吃力不討好?以往的研究成果又如何?有沒有個整合的平台來幫助官方及各種團體?學會這次成立,其實我樂觀其成,當然是希望有人可以幫忙整合外,實務上很多資料和現在最新的資訊,政府的一般行政人員工作上整天都為了公文等文件奔波,根本沒辦法去整理。
同時整體來說,在各種利益衝突中,有哪些優先的價值觀不該被捨棄,有哪些是必須要強調的,都必須要去聲明。而且政府先天的結構讓橫向溝通有時不太容易發揮功效(松菸施工的問題你要讓兩個局處去打架嗎?還不是上司決定了算...),民間也只能自力救濟。例如這次的奇美部落,也許我認為太過爭議,在考試的時候不會考,但背後隱藏的思惟非常重要,什麼是博物館?這種地方類型的生態博物館或是類博物館類型的文物館,到底在現有的政治結構下有多少自主性?這是博物館評鑑會強調的嗎?
另外有文化局長來,其實我有點意外,對於各縣市政府的文化公民,政府單位要如何宣示其政策的合法性?甚至是有補償?至少局長給了肯定的答案,是說會盡可能去做,但未來哪個地方政府會開第一砲?
總之,問題太多,但總要一點一點來解決,同時理監事也都是幾所大學中不錯的學者,希望大家有機會定期了解,甚至是多宣導,什麼是文化政策?和你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