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通訊軟體和開放資料之類...的事情

也不是說都不會用,不過我認為這是最應該要研究的事情,因為這涉及到日後數位化時代下的操作,如何影響公務運作,還有民間和公務機構工具使用落差,會造成民眾感到不便,而公務人員卻又覺得沒什麼但又不知道怎樣說明。


最近看到一個網站的留言提到使用者經驗的問題,我摘錄一段文字:
連結:https://blog.schee.info/2016/04/27/messaging-in-cabinet/


以一定職等和一定年齡以上的使用者,必然有根深蒂固的訊息溝通習慣,這些習慣通常就是所謂的「漏洞」,而且要改非常難改,即便是有訓練也通常緩不濟急。事實上在我的經驗當中,有兩個族群的使用習慣是非常難以應對,一個就是從來不用電腦或是手機的族群,當然只會用一種即時通訊服務的使用者也屬於本族群。另外就是只知道用電腦和手機的族群,但對於文書、文件、公文、公務等沒有經驗的族群。

這我了解,以往公務用line當然是發揮即時、有效和紀錄的效果(之前上新聞嘛),除了濫用可能的問題,雖說用流程或行政命令作暫時性的問題解決,比方說颱風等緊急事項可以,可是如果是日常或機密,該如何限制,這的確需要討論,而且line的安全漏洞,至少還未經過考驗,所以目前傳出用揪科...。

但目前還沒有一致強制更換所有部門內通訊,這些還可以再使用後研究大家的經驗,看看要如何改進習慣或是改進軟體,因為公務上保密的需求還是在,使用的時機、工具和限制都要透過操作才會知道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開放資料使用習慣,要改善的不只是放上網公開的格式,因為我自己也碰到了開放資料格式轉換的問題,前陣子還有新聞,不過為了轉換成易於使用的格式,反而造成原有格式完全跑不出圖或格式混亂的窘境,這變成整個打字和文件使用習慣全部都要改變,一堆人上公文就開始抱怨看不到圖或整個行距跑掉。

我隱約記得開放資料的一些原則,大家可以看一下政府資訊公開的網頁,實務上會使用LiberOffice之類的軟體製程開放資料的理由是開放和普遍性(微軟收了不少使用費會有不少成本),而且還要能夠適用於各種情境。簡而言之,開放和能用是原則,畢竟民眾如果減少找這些資料的成本和時間,就越能夠監督。軟體要搭配硬體,人員的使用習慣,應該在轉換使用各式時多加注意使用情境。像是報名表之類的,要能夠開pdf用來印,也要能用doc或docx檔案打開編輯,甚至要運用資料製成APP也應該要有可以使用的檔案。

doc和docx應該都要有可以讓民眾開啟使用的軟體(還好目前普及上沒有問題),政府除非是認為沒必要換,買新版很貴,寄來的檔案可以打開還好。可是民眾如果下載odt檔案,打不開就吐血,更可怕的是還沒有軟體可開,政府網站也沒有軟體載點,民眾還要自己去找。

民眾不一定清楚為何非要這樣的資料格式(當然會想用的人會去看開發者指引),政府網站上不一定有解釋成一般人懂的語言的話,我是有點擔心造成誤會,不過這需要觀察和實務經驗,有人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用doc而不用docx,我只能說不是每個機關都有錢換正版軟體,一次全換都要等。

檔案格式倒是有pdf、doc和odt等:


這是行政院內政部的開放資料網站,內容有很多,只不過公務員要把以往能開放的先編目後慢慢整理開放,恐怕要花不少時間。文化部也有,文化行政錄取人數都是很微妙的錄取率呀...。無論如何,像我這種廢材,如果真的要往別的方向走,大概也會往搜集和整理歷年文化工作者的資料吧。

希望一點一點還放上去,也希望日後轉型正義資料也能逐步公開,最好能夠讓家屬一點點取得當時被舉發的資料,例如當時的承辦法官或檢察官是誰,判決命令之後的監控是如何執行,才不會讓轉型正義功虧一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