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問題:華航罷工成功,那我們呢?

華航罷工確認公會贏得勝利,可是事情還沒有完,至少我認為還沒有完。



作者是倪世傑,新聞來源: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972/1784901

上面來源的文章提到,臺灣政治環境的解放,相對剝奪感的增加(經濟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變好但是分配出問題),工會法的修正,工會內部的合作無間,可說是這次能罷工成功的幾個關鍵項目。

另一方面我必須補充,臺灣人在2014年太陽花運動後,也開始覺察到自身權利的爭取,如果沒有團結爭取權利,東西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同時也要有更多的論述,更多對公共意見的發散、連結和討論,這些都不是坐在辦公室吹冷氣的老屁股可以想到的。

這不僅是制度,也有行動者的衝撞。這件事情圓滿落幕之後,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想制度內勞工約聘雇的問題。

雖然給予了那麼多的福利,但是財政困窘,臺灣對於文化行政開缺也不多,很多人在部門做了約聘僱十數年也無法變正職,資歷無法累積成加薪的能量,這實在是不公平。同時也有很多委託案件就是不停委外,委外的人員就是來來去去,只要專案完成就解散,這樣子還能奢求這些人員有多好的生活品質?專案往往人亡政亡,延續性和專業要怎樣積累?

更不用說我自己看到一堆扯得要死的聲音,比如說還覺得文化工作者和文資修繕者開的價錢太貴,這根本就是帶頭剝削,更何況修繕又不是每年都有,真是氣死我也,要人家怎麼過活?

加上一堆趕工程進度剪綵導致的問題,故宮南院又漏水,我真的很討厭這樣的文化,還有奇妙的主計治國已經讓一些知識工作份子不滿

最後,希望給大家看一下影片,大家不要忘記,有些文化和制度問題不打掉重鍊或整修重點,就一直會出現怪現象。政府碰到經濟困窘,古蹟當然會被扔到一邊,但是問題是我們就算經濟好大概也很少投入吧,文化預算什麼時候很高可以到總預算5%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