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近期新聞和資訊整理3

這下子終於讓臉書儲存文章進到200以下,我下次再也再也不要拖著不整理,真的。

不要問我這次的國考成績,超害羞的,不過因為我做了某些事情根本沒看書和練筆,所以當然考很爛。


關鍵字大概是...
1.屍速列車
2.輔大(錯)
3.文化和科技

接下來開始大清倉,如果可以來試試直播或錄音的方式。但是太忙忙到爆炸的話,我還是類似做像是這樣子的重點摘要和簡單心得就好。

【法廣RFI】歐洲文化遺產日本周末啟航

well,事情就是這樣,如果沒有建築法規的配套,很多都只能提因應計畫來面對,可是建築管理單位和文資單位兩邊會不會網內互打,這就要看首長。

而在本屆活動開展之際,該項目的發起者前法國文化部長雅克·朗則呼籲政府取消對歷史建築外牆保溫的相關法律以避免阻礙古迹保持原有外觀和整體多樣性。

英國/千年老市場成都會櫥窗 庶民故事召喚旅人

台灣的狀況是沒有想到夜市、市場是可以保留的,髒亂還有簡陋的印象,我們自己的故事,可要自己創造才有發言權啊。
納爾森是波羅市場遊客中心的解說人員,他一聽記者問「這市場真有一千年歷史嗎?」立刻遞上了一本精美的小冊「The History, People and Produce of Borough Market」,並開始說起故事。

Is Edinburgh's world heritage status under threat?

連英國都有開發行為,導致資產可能喪失世遺的地位。
面臨開發壓力各國都有,台灣不會是孤例,只不過我認為國內往往拿國外好的例子來看,壞的例子比較沒有提怎麼解決。
Two new hotels planned for Edinburgh have led to concerns that the city is in danger of damaging its reputation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could even result in it losing its Unesco status


一直放一直放一直放的煙火幫得了地方發展觀光?看看花蓮劇團的「夜遊」怎麼做

用戲劇來發展觀光比較難,放煙火比較容易嘛。 
小戲很難被複製,必須要先有足夠的軟實力,做在地田野訪調的人才、編導演出的人才、劇場技術與行政的人才,才有可能再創另一齣夜遊;但說故事的道理不難懂,到底是煙火能吸引觀光,聲光影音強烈的演唱會吸引人來花蓮,還是另一種型態展現在地風味與故事的模式?每當花火再度照耀花蓮的夜空,都不禁令人覺得,這似乎只是顯示地方政府的觀光政策如同煙火般曇花一現。這場停辦的煙火秀,考驗未來所有以發展觀光為目標的台灣縣市首長與政府是否能長遠思考,而非一味複製既有的經驗。

從自造者、黑客松談以社群合作發展知識經濟

知識的流通途徑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是不是用法律綁死自己?還是一開始就不該介入,這是政府機關無法逃避的問題。

 非得要等到選舉慘敗,執政黨才會知道已經大幅背離民意,趕快找包括翟神在內的網路意見領袖來總統府、行政院講基本網路知識,想了解網軍。如果只是為了選舉而做這樣的學習,並沒有實際吸收民間智慧的作為,我想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不過政府資訊公開也有極限,現在很多東西在體系內我總感覺很模糊,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需要多方設想開放的進程和納入某種討論,討論的氛圍和手段都要研議。這會不會讓大家想想審議式民主呢? 

【明報國際視野】新專制主義社會——當奴役被包裝成自由 民主被資本主義逐步削弱 

文化產業的勞工也多半如此,很多編輯、文案幾乎是18小時在燒,為了趕上風潮拼命寫出文章才有能見度,或是趕快趕展覽和生產影片和圖像,大家都過勞。還有習以為常的低薪...

在這種意識形態控制之下,人們日常生活所面對的很多奴役,都諷刺地被包裝成為「自由」,例如長期就業的希望被扼殺,就被說成是勞動市場「彈性」,可以讓人們不斷有機會「自我再創造」;當全民退休保障被拿走,就被說成是「讓我們能自由地去計劃老年的生活」。他警告,西方正可能邁向某種「新專制主義社會」,表面上擁有所有私人自由,即使選擇人獸交也可以,但社會領域卻被去政治化,失去有實質意義的選擇。

 能夠選擇,真的是最大的特權。

下次再來清剩下一百多但是我又有英文文章要看我的媽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