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考前要作的三件事情




後來發現實用性文章很好搞定,實務上往往很多事情都是處理自己的焦慮。


「台南市開發行為涉及有形文化資產查詢系統」正式上線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201005118-260405


過去,礙於程序,一般民眾若要瞭解所開發的基地是否涉及有形文化資產項目,都需檢具相關地籍資料來函文資處,由文資處以人工方式核對各項資料後,再予函覆,不僅曠日廢時,也影響民眾權益、耗損機關人力成本。

每次考試之前都會有這種上網搜尋文章的習慣,因為平常念書都有點焦慮,更可能整天滑臉書或看新聞然後還是沒有個底,有沒有真的去做對考試有利的事情不說,光是整天跳來跳去或背法條(今年修了一堆子法)真是讓人於心不忍。

我要認真地回應某些人會問我說:「可不可以把資料寄給我?我真的沒空看」這件事情。這種事情嚴格來說應該是你自己要付出的時間或金錢成本,偶爾貼文是因為我剛好有空,否則應該是要付錢的。更何況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專門,熟文資的不見得熟藝文,熟舞台的不見得熟音樂,熟政策的不見得熟美學,你確定真的萬事拜託人真的會比較好嗎?

每個人都要考,除了讀書會那種很免錢義務的東西,要嘛大家要一起讀,互相提出問題截長補短之外不用錢,真心認為考試前大家應該要注意幾件事情。

一、搜尋新聞還不夠,建立關鍵字

拿剛才的新聞舉例,你搜到台南的新聞,注意這是地方,有些地方就是跑得比中央快,這時候務必列出幾個關鍵字,例如:開發、文資、系統、地籍,這和文化資產的哪幾個法條有關係?這和政策有什麼關係?這有解決長久以來的問題?如果有類似的新聞你能舉例幾個?為什麼中央不幹地方幹這恐怕要開另外一篇文章來談

光是這些就能出一題,相信大家讀了一點書,已經開始會自己問自己,會問就代表你大概知道會考什麼,同時也知道為什麼要考這個。若不是學理上的問題,要不就是實務上的問題和前項問題的落差,這個落差要用什麼方式解決。

還有一些問題根本是成年老酒越純越香,不定時就會爆炸,比如文資自己會燒起來每次除了容積移轉等補償措施外還能做什麼,考古題可以寫的答案,真實世界不一定做得到XD。

二、手寫練筆不嫌慢,開始計時每天寫

有些人真的很討厭手寫,但是如果你不拿個碼表或計時器練習,真的會錯估自己寫的時間,寫完之後務必再整理一次,有時候再寫只要寫標題就好,因為大概知道那個脈絡會比較好寫。

一行15個字,寫10行試看看,標準壓到每天寫一行都可以,請嘗試讓自己習慣手寫的感覺,養成習慣會比較好處理。

三、擬答前的縮寫或提要

沒時間我也知道,時間就是金錢...

碰到那種一次要舉N個法條的狀況,比如世遺、奈良或魁北克宣言,例如寫題目前會寫個綱要或擬答順序,寫英文或縮寫也可以,威尼斯憲章我只會寫個VC,世遺寫個WH,奈良真實性文件就寫ND,這樣知道自己要寫什麼,也比較不會花時間在寫國字上。

在家作答也可以先擬,然後複習自己不熟的部分,每天都可以擬題擬答,只可惜我人爆炸沒去考,但願大家考上後被公家機關荼毒(?)後,來好好思考文化政策和相關問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