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災害沒有預先設想情境很容易處置失敗

原本是反省自己工作上出了什麼問題,但是還是要先問問震災之後大家的文資有沒有平平安安啊。





預設劇本:當地震來臨時

最近花蓮地震,如果古蹟怎麼了要做什麼?大家如果對古蹟管理維護辦法夠熟,那就要回歸到這個法條來看。因為這個法條本來就包含防震防災的要件,當然還有保險。除了保險會有一些是火災或是公共意外責任,這點我是比較不熟,其實大家可以看看古蹟管理維護計畫範本,再來思考一下我的提問,就是...

地震發生前後,你要怎麼應對這個災難?身為一個古蹟管理人員你該做什麼建議?


之所以會提這個,是因為大家以前都是碰到了災害,物件毀損再來緊急搶救,滿地碎石或物件使人痛心文物毀損外,還有建築結構是否足以支撐到下次地震都是要注意的問題。既然地震這種災害無法百分之一百預測,大家就算收到手機簡訊也都是當下幾秒前,根本不足以做什麼臨時應變,既然如此,那災害發生前後就是組織可以動員資源來減少災損,那要怎麼減少呢?

災害發生前評估及演練

古蹟管理維護辦法12條,不多說直接上,黃底、顏色和粗體是我自己加的:


第二條第一項第五款所定防災事項,應兼顧人身安全之保護及文化資產價值之完整保存。
古蹟之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應訂定防災計畫,並於管理維護計畫中載明;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災害風險評估:指依古蹟環境、構造、材料、用途、災害歷史及地域上之特性,按火災、水災、風災、土石流、地震及人為等災害類別,分別評估其發生機率,並訂定防範措施。
二、災害預防:指防災編組、演練、使用管理、巡查、用火管制、設備檢查及設置警報器與消防器材等措施。
三、災害搶救:指災害發生時,編組人員得及時到位,投入救災及文物搶救之措施。
四、防災演練:指依災害預防措施,檢驗其防災功能及模擬災害情況,實際操作救災搶險之措施。
前項防災計畫之執行,由古蹟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為召集人,並由古蹟所在地村(里)長與居民、社會公正熱心人士等組成防災編組,必要時得由主管機關協助,並請當地消防與其他防災主管機關指導

預防上能做的是災險評估、防災計畫和防災演練。首先是是要針對各種要素進行評估,不過什麼環境材料構造啦等等,考生考上了都不一定是專門人員,請記得看看有沒有機會委託各地文化局處或相關單位進行檢測,接下來還有實際上的編組,誰負責搬東西、檢查設備寫清楚,注意不要忘了主詞和檢查時間點,因為很多單位不是那麼有錢,一年才檢查一兩次很正常。

甚至不一定會有編列預算去做管理維護,不編列有時候是所有權或管理權不明,去年台北市才剛開罰國產署管理維護不力的問題,因為人都不知道誰來管怎麼會有防災編組呢?之後會有什麼結果再持續追蹤吧,畢竟裁罰是手段嘛,把人逼上談判桌有時才是目的。

如果有幸請當地消防單位指導,務必留下相關紀錄,做為日後演練或改進的關鍵,另外現階段很麻煩的事情是很多時候消防局自己進入火場不知道區域內那些是很重要的文物,需要管理單位自己繪製重要文物圖表供人員確認,以便快速搶救、隔離或是滅火時盡量不要傷到文物,還有人員在不同時間點的撤離路徑,這又是另外一個專業。

防災演練等於是預演災害發生時應該做什麼,人力協調調度很重要。除了事前的文資教育讓居民瞭解文資價值外,還有其他團體(如和廟宇相關的管委會、里民團體或是委託的專業單位)有可能都要拉來參加,模擬災害狀況級應對方案就相對複雜。舉例來說夜間失火和日間失火的處境不同,要考慮緊急照明甚至不亮的情況,或者有保全會在幾分鐘到,委外契約或文件有沒有提到,同步做檢查和修正,辦不到的事情不可能寫(五分鐘之內消防車一定到的了嗎我很懷疑),如果人潮很多的白天又是例外,甚至人太少都有可能是例外,如果你管理的文化資產是那種荒山野嶺人煙稀少的狀態,救災也可能會有更高的成本,不會事先估算的話還是要請文化局處幫忙。

越是事前做規劃,越能減少不必要的人命及財物損失。

搶救和緊急修復計畫

有個落落長的「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重大災害應變處理辦法」今年剛修,考去年地特或今年高普都該用得上,母法來源知道之外,看看第3條寫了什麼。


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或聚落建築群因重大災害而有緊急修復之必要時,主管機關應邀集專家學者及有關機關代表組成應變處理小組,其任務如下:
一、訂定應變處理原則。
二、指導轄內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相關應變處理措施。
三、其他相關事項。
地震火災風災水災(人禍例外談吧),應變處理原則就看當時的應變處理小組如何決定,這個層級通常是災害區域要大到一定程度,這次的花蓮震災搖很大,有必要的話縣市政府應該要有準備去做,組成處理小組進行調查等等,再來緊急加固或搶修(很多時候沒錢很難先修,或是災損狀況沒那麼嚴重就直接回歸到日常修繕,還談不到緊急修復計畫),不過碰到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就比較例外。

簡而言之,災前評估、演練,災後調查、搶修等步驟,平常可以試著去想如果沒有這些步驟會發生什麼事情,把法源、步驟和流程搞懂是基本功,我們下回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