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文化行政是非本科系的人就考不上嗎?

不是本科系我例子看的不算多(樣本會有差),但我真的覺得這不是很大的問題。




我目前看到實例,有人是個文學出生的他考上了,也有是物理出生的他也考上了。等等不是本科系但還是考上了是怎麼樣大家都是怪物對不對

扣除我說的存活者偏誤或極低錄取率來說,人當然是怕損失的,考個兩三年不考都還想考,之前也曾貼文說過這種事情(連結請點)。不過我是認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關,很難一概而論,如果考過的人,能上的大部分都是前兩百名可以擠進去排行榜的,實力多半是伯仲之間,如果考不好也要快快收拾難過心情去檢討。

另外可能是文組理組進入門檻有所差異,或者是其他條件方面的隔閡(比如說家裡支持可以當上全職考生,可是有些考生家裡就是老病殘需要一份薪水),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一定要從科系這事來做為準備國考參考點,這要問你能不能讓手頭資源極大化利用。

決定目標+找尋考古題+練習+修正答案

沒有最佳解法,只有適用某個人的特殊解法。通常會考上,多半都會去看考綱或考古題考什麼,都用這個做為指路方向,來去抓到底會跑出什麼樣的考題,設定題目,練習解題,去寫擬答,找人討論。這些事情其實人人可以做,但是如果有人懶得做,也不做擬答,那這大概就是佛系考生了。

這還涉及快速抓重點+歸納整理+重新組織能力,還有能看得出訊息的好壞,從新聞中讀出訊息,甚至能看出政策延續及未來修正方向。這就是為什麼人人都可以做,但是還是有可能考不好的狀態,因為沒有自己的特殊觀點,也沒有運用現有國家法制上能取得的資源,甚至沒有其他國家的做法,寫出來的答案也就很難讓考官印象深刻。

了解自身科系和評估自我優勢劣勢

考生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是盤點好自己的資源,確認自己不要走偏,有人就是可以厚臉皮留言給我,但有人就是不要也不谷哥,那要我怎麼幫忙呢?

就舉極端例子,假設是個藝文科系出生的考生,如果去考氣象或土木這種技術類科的話,就算給一樣的準備時間,那我是一定不過,光是氣象等考科就是零基礎是怎麼贏呢?沒有基礎,沒有熱情,容易挫敗,勝算不大,所以我不去做。

不過文組有其方便處,就是文字都還算看得懂,跨越門檻稍微低一點點,死讀猛看還是能補充一點基礎文史科系不足之處,不過未來趨勢或政策會比較麻煩點,大概要在這個圈子裡工作或觀察一段時間,看看人家怎麼端上去政策牛肉,後面實行的成果如何,寫出來的政策或觀察面相才會讓人有感,否則只是不懂裝懂,搞不清楚現在面臨的困難和解決策略有何問題,花拳繡腿會很容易被閱卷老師看穿。

提出獨特觀點+解決現有問題

補習班當然可以幫各位快速抓重點,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關,蒐集資料也是要從會判斷資料品質到能夠並用自己以往的科系知識,提出獨特觀點的話,誰說不能跨科系?文化政策或文化研究實務上就是高度跨科

大眾傳播的話就會涉及公共廣播政策議題,文化部不是沒有這個面向,或者是要從傳媒來提供改進策略,甚至提供本土文化的自製節目,甚至提供東南亞語系或聽障類節目,就有很多可以談。比如說文化近用、國家人口轉變及新南向政策啦...

嗯,看到這邊恐怕就有人心裡有疑問,為什麼我會知道這些呢?好孩子應該要乖乖追文化部的新聞稿才對,至於會不會成為考科,就看大家要不要繼續研究或擬答。連我這種老骨頭不是考生,都還是要看文化部新聞稿,那個為現役考生要不要考試之前追追翻翻新聞,提出自己的獨特觀點,看看到底~文化部為什麼要發這個稿呢?

很多問題多問為什麼,多少能夠幫助自己擬答,而這些答案可不一定能從補習班跑出來,多一點準備,少點送白卷,別在考場哭泣,感謝各位的閱讀,對我的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把網頁存入我的最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