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只會摘錄幾個新聞和感想作為自己的統整
如果可以,請大家看一下影片,公視獨立特派員有詳盡的訪談專家和紀錄。
資訊傳遞的誤差
公視的影片:「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釀災,揭露防災疏散體系缺失,民間救援迅速接力協助重建。」,可以看出救災上面的提前預警不是沒有,但是因為有中央地方行政通知的資訊落差,工程技術又沒有辦法解決,不得已要疏散但又不完全,科學上的評估要不要撤那麼多人,很多人也抱持著到底要不要撤的心態,但這種心態是很要命的。
語言和文化的隔閡,但是老人家似乎不是很清楚,以至於來不及避難。等到大家回到嘉元,發現後續清汙器具不足,有些地方沒有怪手或機具可到達,房屋水溝又只能人力清理,加上天氣高熱,廢棄土壤和垃圾要找尋地點放置,一堆垃圾沖到其他未來得及清運的地方,後續還有很多要清理的區域。
這次的傷亡慘重,也有一些神秘的謠言流出,志工有錢或是再次有水流下等等,不過脆上面各種交鋒還不算太嚴重(也可能是我同溫層太厚)。各種超人來光復集合(報導者的訪談請點連結),光復車站瞬間湧入物資和人潮,突顯了台灣民間的自助力量。
交通部和台鐵也負責運輸等事項,這些整合起來可以做為戰爭前期或災難的的演練,也隱約透漏台灣地質環境的脆弱,林業相關單位也再次派人現勘,至少土木專業都無法支持爆炸等人力工程來解決此問題。
民眾在部落自救會抱怨縣長
中央社的報導,花蓮縣場表示有在光復,但民眾則抱怨,這些也是救災政治的一個部分,當然縣政府表現如何,看現場居民的表現就知道。
基層公務員當然也是被砲火轟炸,首長還是要負起責任,無論是家園重建甚至遷村,都考驗政府如何安置在地居民,這個結果會影響選情。
後續的思考:救災重建安排
有關大型天災,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和近期颱風等都有案例可考,災害防救法有規定各種主管機關和各階段機制,考量中央地方分權和原住民族還是有語言文化的問題,救災後的復原作業,包含基本食衣住行、傳染病防治、清汙、弱勢族群(兒少高齡身障)、托嬰教育及部落文化資產等等,接下來數個月後才是真正的考驗。
祝福鏟子超人身體健康,光復的原住民部落能夠儘快回復日常生活。
留言
張貼留言